西洋杜鹃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花后植株易枯死
解决关键:空气湿度要适中。 西洋杜鹃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较严格。温室大棚中莳养的西洋杜鹃,只要保证温室地面不积水,在正常的情况下,其空气湿度完全可以适合杜鹃生长。需要指出的是在装有空调的房间里,空气湿度远远小于杜鹃花的生理需求。因此,会出现叶色枯黄,花后大部分植株枯死的现象。这正是西洋杜鹃莳养困难的症结所在。只要莳养时每天都向杜鹃花的叶面喷洒清水以提高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植株两侧生长不均衡
解决关键:日常浇水施肥要均匀。 由于西洋杜鹃的培养土必须是疏松透气的基质,实际莳养中采用的大多是松叶土,其透水性相当强,在浇水过程中水会径直下渗,部分养分也会随水流失。而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方便操作的一侧浇水,培养土便始终处在一侧干一侧湿、一侧肥一侧贫的状况。久而久之会造成植株的毛细根系一侧发达一侧
西洋杜鹃花容易出现病虫害,叶子开始发黄,生长白点,严重的话叶子会全部脱落,从而植株死去。
如果开始出现这种状况,一定要先把病叶剪除销毁,并喷洒多菌灵除菌,每隔7到10天就喷洒一次,要注意空气流通。
1、适宜环境
西洋鹃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在环境温度低于10度时就会生长不良,在冬季养殖西洋鹃时,需要在每年的10月份就将植株移到温暖的室内,并且将环境温度调节至15-28度之间,避免西洋鹃被冻伤,使其健康生长。
2、充足水分
西洋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一样,在西洋鹃旺盛生长期时,需要每隔一周浇水1-2次,可以使用无污染且富含丰富矿物质的泉水或者井水,而在西洋鹃花期时,需要控制浇水频次,可以每隔两个星期浇一次水。
3、提供养分
西洋鹃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西洋鹃时,需要在其开花期间,为植株进行一次追肥,可以施加磷肥和钾肥的复合肥料,使西洋鹃的开花数量增多,而在西洋鹃花谢后,需要为其施加腐熟后的有机肥料,使植株顺利度过冬天。
4、养护管理
养护西洋鹃时,需要定期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西洋鹃的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就代表着植株感染了褐斑病,此时需要立即将西洋鹃染病的叶片剪掉,避免情况更加恶化,并每隔一周喷洒1-2次除菌药剂,使西洋鹃正常生长。
种植西洋杜鹃要合理浇水
春季(3-5月)西洋杜鹃进入生长旺盛期,在晴天每天浇一次水;夏季(6-8月)每天除了正常浇水外,傍晚发现盆土干了要及时浇水,并在中午前后和傍晚经常向地面和叶面喷水,遇雨季或下雨,停止浇水并及时倒去盆内积水
西洋杜鹃花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且富含丰富腐殖质的土壤中,在日常养殖时需要给其提供充足的光照,从而促进枝叶的光合作用,还需要按照“干浇湿浇”的原则给其浇水,以便植株生长发育,同时还需要定期喷洒农药防治虫害。